3月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公佈9家申報科創板IPO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這9家公司是武漢科前生物、安翰科技(武漢)、和艦芯片製造(蘇州)、寧波容百新能源科技、廣東利元亨智能設備、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江蘇天奈科技、煙台睿創微納技術、晶晨半導體(上海)。
其中的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艦芯片”),如果讀者還有印象,2018年7月2日,貝斯哲微信公眾平台就曾刊出文章《台灣聯電大陸子公司擬登陸A股 T+A模式又添一例》,稱和艦芯片之台灣母公司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電”)董事會已通過和艦芯片擬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案。
時隔不到一年,大陸A股市場變化莫測,雖官方一再申明並未提高上市條件要求,但諸多案例表明,A股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條件等均有調整。而從本次科創板首批受理名單中的和艦芯片披露的業績狀況來看,2018年和艦芯片年營收為36.94億元人民幣,但淨利潤則呈現虧損狀態,為-1.46億元,想必這也成為和艦芯片轉板科創板的原因之一。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分為五套標準,具體如下:
(一)市值+收入+盈利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這套標準的核心是盈利性。如果按照最近一年3000萬利潤,市盈率達到33倍;市銷率也達到10倍。
(二)市值+收入+研發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這套標準的核心是研發投入。市銷率達到7.5倍,市研率達到50倍。
(三)市值+收入+現金流量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這套標準的核心是經營性現金流量。市銷率達到6.67倍,市現率達到幾十倍。
(四)市值+收入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這套標準的核心是收入水準。市銷率達到10倍。
(五)市值+研發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這套標準的核心是科技含量和研發投入。
因此,儘管和艦芯片並未盈利,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就受理首批科創企業發行上市申請答記者問所體現的受理原則,對於和艦芯片選擇的是“市值+收入”的第四套上市標準。
本次首批受理名單中,僅有和艦芯片一家系虧損企業,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正是有了虧損企業的存在,科創板才真正體現了科創板的味道。我們在此拭目以待,也預祝和艦芯片能夠成功登陸科創板。
鏈接閱讀:
1.台灣聯電大陸子公司擬登陸A股 T+A模式又添一例
2.鴻海集團旗下鵬鼎控股大陸IPO重組路徑——看F+A如何過招?
3.继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之后,看荣成纸业如何挑战大陆IPO
4.從鵬鼎控股的證監會反饋意見,看台資企業大陸IPO的同業競爭審查標準是否發生變化?
5.從鵬鼎控股的反饋意見看證監會對台資企業大陸IPO的關注重點(一)
6.從鵬鼎控股的反饋意見看證監會對台資企業大陸IPO的關注重點(二)
7.工業富聯登陸A股 首日大漲44% 市值破39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