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1月3日召开的上海市“两证整合”新闻通气会上,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JoaquimNASSAR获颁了本市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两证整合”,系为减少重复审批,避免监管漏洞,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来我国工作外国人的管理,由国务院审改办于2015年12月30日下发的《关于整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意见的函》,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证》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整合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该制度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北、安徽、山东、广东、四川、宁夏等地区开展。
本制度实施后,《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的合法证件,实行号码自动生成、“一人一号”、终生不变,实现以“一号”为标识,记录、管理和服务的目标。正式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拟采用RFID卡(无线射频识别卡),卡面载明照片、姓名、护照号码、许可期限、工作单位、外国人工作许可统一编号、类别等信息,内置非接触式芯片,便于携带、核查和防伪,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异地办理许可的其他情形,并将逐步实现与外交、公安、海关、税务、教育、人社等部门互通互认。
台港澳人员的就业申报系统照常运行。
(新闻来源:2016-11-04 上海市政府网站)
评析:
1.早先无论是《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证》,还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其办理均需提交繁复的申请材料,且耗时较长。实施“两证整合”的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简化归并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并对来华就业的外国人实施分类管理。
2.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人一号”的许可证制度一旦形成,外国人就好比在中国领取了身份证,其在国内的诸多信息如出入境记录、缴税记录、信用卡记录等,均将纳入中国的信息共享互联机制,未来不管是外交、公安、海关、税务、教育、人社等部门都可实现互通互认,这对之前相对游离外在的外国人信用评定和使用制度来说,可谓不小的进步。
3.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接收外国人就业的国内企业,因为担心受到劳动合同法及缴纳社保等问题的约束从而增加用人成本,未给该部分外籍劳动者办理就业手续,或虽办理了就业证但并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缴纳社保。未来实现税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时,该等未办理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就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在中国非法就业而遭受处罚,接收企业亦将可能因管理的不规范而被补缴税款或被罚款。
4.虽台港澳人员并未在本次工作许可制度实施范围之内,但从管理趋势来看,纳入整体应该也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