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文件
银发〔2017〕 9 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空间,便利境内机构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在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政策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跨境融资,是指境内机构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的行为。本通知适用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法人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法人金融机构。本通知适用的企业仅限非金融企业,且不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本通知适用的金融机构指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各类法人金融机构。此外,将外国银行(港、澳、台地区银行比照适用,下同)境内分行纳入本通知适用范围,除特殊说明外,相关政策安排比照境内法人外资银行办理。
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对跨境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进行调整,并对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名单见附件)跨境融资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企业和除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进行管理,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立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企业和金融机构均可按规定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按风险加权计算余额(指已提用未偿余额,下同),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上限,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汇率风险折算因子。
期限风险转换因子:还款期限在1年(不含)以上的中长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还款期限在1年(含)以下的短期跨境融资的期限风险转换因子为1.5。
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表内融资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设定为1,表外融资(或有负债)的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暂定为1。
汇率风险折算因子:0.5。
四、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中的本外币跨境融资包括企业和金融机构(不含境外分支机构)以本币和外币形式从非居民融入的资金,涵盖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以下业务类型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
(一)被动负债:企业和金融机构因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产生的本外币被动负债;境外主体存放在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存放在金融机构的QFII、RQFII托管资金;境外机构存放在金融机构托管账户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所募集的资金。
(二)贸易信贷、贸易融资:企业涉及真实跨境贸易产生的贸易信贷(包括应付和预收)和从境外金融机构获取的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因办理基于真实跨境贸易结算产生的各类贸易融资。
(三)集团内部资金往来:企业主办的经备案的集团内跨境资金集中管理业务项下产生的对外负债。
(四)境外同业存放、拆借、联行及附属机构往来:金融机构因境外同业存放、拆借、联行及附属机构往来产生的对外负债。
(五)自用熊猫债: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以放款形式用于境内子公司的。
(六)转让与减免: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转增资本或已获得债务减免等情况下,相应金额不计入。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和业务开展情况,对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的业务类型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允许企业和金融机构某些特定跨境融资业务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
五、纳入本外币跨境融资的各类型融资在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中按以下方法计算:
(一)表外融资(或有负债):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的内保外贷按20%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金融机构因客户基于真实跨境交易和资产负债币种及期限风险对冲管理服务需要的衍生产品而形成的对外或有负债,及因自身币种及期限风险对冲管理需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按公允价值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金融机构在报送数据时需同时报送本机构或有负债的名义本金及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
(二)其他:其余各类跨境融资均按实际情况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和业务开展情况,对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中各类型融资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六、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资本或净资产:企业按净资产计,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按一级资本计,非银行法人金融机构按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计,外国银行境内分行按运营资本计,以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准。
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为2,非银行法人金融机构为1,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境内分行为0.8。
宏观审慎调节参数:1。
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签约币种、提款币种和偿还币种须保持一致。
八、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及上限的计算均以人民币为单位,外币跨境融资以提款日的汇率水平按以下方式折算计入:已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挂牌(含区域挂牌)交易的外币,适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或区域交易参考价;未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货币,适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参考汇率。
九、中囯人民银行建立跨境融资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在跨境融资宏观风险指标触及预警值时,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以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逆周期调控措施可以采用单一措施或组合措施的方式进行,也可针对单一、多个或全部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总量调控措施包括调整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结构调控措施包括调整各类风险转换因子。根据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结果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必要时还可根据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需要,采取征收风险准备金等其他逆周期调控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企业和金融机构因风险转换因子、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导致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原有跨境融资合约可持有到期;在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调整到上限内之前,不得办理包括跨境融资展期在内的新的跨境融资业务。
十、企业跨境融资业务:
(一)企业应当在跨境融资合同签约后但不晚于提款前3个工作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跨境融资情况签约备案。为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结算银行应向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企业的融资信息、账户信息、人民币跨境收支信息等。所有跨境融资业务材料留存结算银行备查,保留期限为该笔跨境融资业务结束之日起5年。
(二)企业办理跨境融资签约备案后以及金融机构自行办理跨境融资信息报送后,可以根据提款、还款安排为借款主体办理相关的资金结算,并将相关结算信息按规定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系统,完成跨境融资信息的更新。
企业应每年及时更新跨境融资以及权益相关的信息(包括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和自身净资产等)。如经审计的净资产,融资合同中涉及的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等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及时办理备案变更。
(三)开展跨境融资涉及的资金往来,企业可采用一般本外币账户办理,也可采用自由贸易账户办理。
(四)企业融入外汇资金可意愿结汇。企业融入资金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符合国家和自贸实验区的产业宏观调控方向。
十一、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业务实行统一管理,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法人为单位集中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送相关材料。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除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业务进行管理。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业务前,应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外币跨境融资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后实施。
(一)金融机构首次办理跨境融资业务前,应按照本通知的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及本机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资本数据,计算本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和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并将计算的详细过程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
金融机构办理跨境融资业务,应在本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处于上限以内的情况下进行。如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低于上限额,则金融机构可自行与境外机构签订融资合同。
(二)金融机构可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发布)等管理制度开立本外币账户,办理跨境融资涉及的资金收付。
(三)金融机构应在跨境融资合同签约后执行前,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资本金额、跨境融资合同信息,并在提款后按规定报送本外币跨境收入信息,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后报送本外币跨境支出信息。如经审计的资本,融资合同中涉及的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等发生变化的,金融机构应在系统中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金融机构应于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本机构本外币跨境融资发生情况、余额变动等统计信息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所有跨境融资业务材料留存备查,保留期限为该笔跨境融资业务结束之日起5年。
(四)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可用于补充资本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符合国家产业宏观调控方向。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金融机构融入外汇资金可结汇使用。
十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分工,定期或不定期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情况进行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检查,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配合。
发现未及时报送和变更跨境融资信息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在查实后对涉及的金融机构或企业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发现超上限开展跨境融资的,或融入资金使用与国家、自贸实验区的产业宏观调控方向不符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可责令其立即纠正,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借款主体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暂停其跨境融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对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还可视情况向其征收定向风险准备金。
对于办理超上限跨境融资结算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责令整改;对于多次发生办理超上限跨境融资结算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暂停其跨境融资结算业务。
十三、对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企业改为事前签约备案,金融机构改为事后备案,原有管理模式下的跨境融资未到期余额纳入本通知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实行的本外币境外融资等区域性跨境融资创新试点,自2017年5月4日起统一按本通知模式管理。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为外商投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设置一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外商投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可在现行跨境融资管理模式和本通知模式下任选一种模式适用。
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金融机构自动适用本通知模式。外商投资企业跨境融资管理模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本通知总体实施情况评估后确定。
十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中囯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16〕18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文)同时废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名单
2017年1月11日
附件
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名单
1 | 国家开发银行 |
2 | 进出口银行 |
3 | 农业发展银行 |
4 | 中国工商银行 |
5 | 中国农业银行 |
6 | 中国银行 |
7 | 中国建设银行 |
8 | 交通银行 |
9 | 中信银行 |
10 | 中国光大银行 |
11 | 华夏银行 |
12 | 中国民生银行 |
13 | 招商银行 |
14 | 兴业银行 |
15 | 广发银行 |
16 | 平安银行 |
17 | 浦发银行 |
18 | 恒丰银行 |
19 | 浙商银行 |
20 | 渤海银行 |
21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22 | 北京银行 |
23 | 上海银行 |
24 | 江苏银行 |
25 |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
26 |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
27 |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
相关内容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4年6月30日)丨贝斯哲 (2024年9月5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丨贝斯哲 (2024年4月12日)
- 国家外汇局发文 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丨贝斯哲 (2024年4月7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丨贝斯哲 (2024年2月5日)
- 上海:外债登记可直接到银行办理了丨贝斯哲 (2024年1月26日)
- 境外个人在境内的非住宅售后款,是否可以汇出境外?丨贝斯哲 (2023年12月8日)
- 海关总署:主动披露违规行为进出口企业,这些情形不处罚丨贝斯哲 (2023年10月11日)
- 上海自贸区:外籍及台港澳员工工资收入可依法自由汇出 不得限制汇出频次丨贝斯哲 (2023年9月22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3年6月30日)丨贝斯哲 (2023年7月28日)
- 央行、外汇局今起再次上调外债额度!丨贝斯哲 (2023年7月20日)
- 一文读懂综保区内“保税维修”业务!| 贝斯哲 (2023年6月5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丨贝斯哲 (2023年2月27日)
- 央行、外汇局今起再次上调外债额度!丨贝斯哲 (2022年10月25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汇违规案例的通报丨贝斯哲 (2022年10月12日)
- 同笔交易,税务和海关监管要求不同丨贝斯哲 (2022年8月26日)
- 关于加工贸易企业合规管理的政策解读丨贝斯哲 (2022年8月22日)
- 跨境收支申报新规!居民个人涉外收付款免申报金额提升至1万美元丨贝斯哲 (2022年8月12日)
-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一览丨贝斯哲 (2022年8月8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2年6月30日)更新发布丨贝斯哲 (2022年8月3日)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迎扩围 政策红利将惠及更多主体丨贝斯哲 (2022年7月22日)
- 台港澳及外籍员工薪酬如何汇出境外?丨贝斯哲 (2022年7月6日)
- 外资企业的资本金是否可结汇用于证券投资?丨贝斯哲 (2022年5月20日)
-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及利润分配丨贝斯哲 (2022年3月14日)
- 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的解读 | 贝斯哲 (2022年2月17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更新发布丨贝斯哲 (2022年2月8日)
- 内保外贷最新审核规范简析丨贝斯哲 (2021年11月19日)
- 最新!外汇局出台行政罚款裁量办法,管住“随性之手”!丨贝斯哲 (2021年11月8日)
- 资本项下外汇管理便利化政策汇总丨贝斯哲 (2021年10月20日)
- 进出口医疗器械知多少 | 贝斯哲 (2021年9月2日)
- 严查非法买卖外汇!外汇局通报今年第二批违规案例!丨贝斯哲 (2021年7月28日)
- 严厉打击个人非法买卖外汇!国家外管局最新通报10条违规案例丨贝斯哲 (2021年5月28日)
- 一文带你读懂外币汇率如何折算丨贝斯哲 (2021年3月12日)
- 一图回顾2020年外汇管理政策 | 贝斯哲 (2021年2月19日)
- 重磅!企业外债额度下调!丨贝斯哲 (2021年1月7日)
- 最新!六部门联合发文,跨境人民币政策大松绑!丨贝斯哲 (2021年1月4日)
- 非法买卖外汇屡禁不止 国家外汇局通报一批违规案例丨贝斯哲 (2020年12月7日)
- 一图看懂外债那些事儿丨贝斯哲 (2020年9月28日)
- 什么是境内资产变现账户?丨贝斯哲 (2020年9月16日)
- 《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发布!︱贝斯哲 (2020年9月16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20年6月30日) | 贝斯哲 (2020年9月8日)
- 海关特许权使用费,把它当作特殊货物来报税就对了 | 贝斯哲 (2020年7月7日)
- 严打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国家外管局通报10起违法案例丨贝斯哲 (2020年7月7日)
- 是否只有超过5万美元的对外付汇才有纳税义务?| 贝斯哲 (2020年7月7日)
- 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措施常见问题 |贝斯哲 (2020年6月6日)
- 对外付汇涉及的税务备案Q&A(一)丨贝斯哲 (2020年5月18日)
- 对外付汇涉及的税务备案Q&A(二)丨贝斯哲 (2020年5月18日)
- 金融开放更进一步!央行和外管局宣布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丨贝斯哲 (2020年5月18日)
- 外汇局再推8项举措 力促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丨贝斯哲 (2020年5月18日)
- 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问答丨贝斯哲 (2020年4月17日)
- 重磅!央行首次调高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丨贝斯哲 (2020年3月13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贝斯哲 (2020年3月12日)
- 2019外汇开放政策丨贝斯哲 (2020年2月19日)
- 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问答ABC(三)丨贝斯哲 (2020年1月9日)
- 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问答ABC(一)丨贝斯哲 (2019年12月18日)
- 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问答ABC(二)丨贝斯哲 (2019年12月18日)
- 一图看懂外汇局12项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 (2019年10月29日)
- 台籍个人在大陆的房屋租金收入是否可以汇出?丨贝斯哲 (2019年10月15日)
- 美国宣布将对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几乎涵盖所有消费品丨贝斯哲 (2019年8月22日)
- 跨境特许权使用费,税务和海关会重复征税吗?丨贝斯哲 (2019年8月22日)
- 明确了!服务贸易对外付汇并不要求以完税为前提 | 贝斯哲 (2019年8月15日)
- 上海自贸区外汇改革试点实施细则4.0版发布 | 贝斯哲 (2019年8月5日)
- 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上海自贸区) | 贝斯哲 (2019年8月5日)
- 附:融资租赁外汇管理业务操作指引(上海自贸区) | 贝斯哲 (2019年8月5日)
- 从延期付汇未登记被降级看企业外汇ABC分类管理| 贝斯哲 (2019年7月3日)
-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涉及的外汇注销问题丨贝斯哲 (2019年6月5日)
- 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缴税涉及的几个外汇折算时点 (2019年5月23日)
- 境内个人境外投资/返程投资/境外上市股权激励外汇政策问答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3日)
- 台港澳个人在大陆购/售房涉及的外汇政策问答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3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发布《“一带一路”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概览》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2日)
- 越南外汇管理政策概览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2日)
- 新加坡外汇管理政策概览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2日)
- 海关总署调整《进境物品归类表》和《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2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丨贝斯哲 (2019年5月20日)
- 征信系统显神威 个人外汇违规实施“关注名单”管理 丨贝斯哲 (2018年12月26日)
- 围追堵截,外汇管理高压态势导致银行审核趋严 | 贝斯哲 (2018年10月30日)
- 时隔半月又公布外汇违规案例 重点打压资金非法转移境外行为丨贝斯哲 (2018年9月9日)
- 外管局保持高压态势,明显加强查处个人非法买卖外汇丨贝斯哲 (2018年8月27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丨贝斯哲 (2018年8月10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带一路”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概览》丨贝斯哲 (2018年8月10日)
- 国家外管局加码外汇监管 银行心慌慌| 贝斯哲 (2018年8月10日)
- 最新外汇违规案例解读丨贝斯哲 (2018年5月5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 2017年12月31日) (2018年3月11日)
- 外汇局严打风暴,又一批外汇违规案例公布!丨贝斯哲 (2017年12月27日)
- 现行有效外汇管理主要法规目录(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丨 贝斯哲 (2017年7月26日)
- 详解丨9月起,你还要去境外消费吗? (2017年6月5日)
- 热点|外汇新规是如何【严控流出】的? (2017年4月10日)
- 专栏 | 如何对产品标识进行合规审查 (2017年2月23日)
- 貝斯哲外匯政策專題系列一 | 跨境擔保類型介紹 (2017年2月23日)
- 新規解析|11月1日起合規企業可憑電子單證辦理外匯收支業務 (2017年2月23日)
- 新政解析|11月1日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也可享受“營改增”利好! (2017年2月23日)
- 最新法规|关于规范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消耗性物料管理的公告 (2017年2月23日)
- 最新法规|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委内加工业务的公告 (2017年2月23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 (2017年2月22日)
- 法規解讀|外商投資企業外債新政解析 (2017年2月22日)
- 新政|外管局年末大礼包!进一步“宽进严出”新规 (2017年2月22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 (2017年2月22日)
- 重磅|外商投资企业跨境融资额度再度放大 (2017年2月22日)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7年2月22日)
- 实务解析丨资金汇出境外操作新规分析 (2017年1月16日)